智慧农业传感器

专业研发生产土壤传感器,气象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虫情监测系统,孢子捕捉仪,根系扫描仪等智慧农业传感器设备

智慧农业重点不在设备!到底在哪儿呢?

新技术、新设备在农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各种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服务商迅速占领市场。

新技术、新设备在农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各种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服务商迅速占领市场。可是未来的农业到底是什么样子?引进一些先进的监测设备就是了吗?开发一些系统就可以精准了吗?未来农业要用设备代替哪些人?智慧农业又需要培养哪些人呢?

快速监测设备、遥感监测设备、各种环境传感器,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只是在解决智慧农业中农田数据搜集、回传的功能。它可以代替非常专业的种植者,高效率的把弄表格填数据搜集到,可以高效率、高密度解决田间数据收集的问题。

随着4G的普及、5G的应用,田间数据回传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发出的指令执行时差越来越小。这只是解决上传下达的问题,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确保传达精准,不会因为人为传达出现误差。我们开发的各种系统是把田间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应有的判断,而发出下一步操作的指令。设定发出指令的软件不难,难就难在,什么样的条件开始发出指令。或者说是智能系统做出反馈指令的阈值,这个数据不是资料可以提供的,也不是专家开会拍脑门给出的。这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和应用模型的探索,最终给实际生产给与指导的经验数据。

智慧农业里,真正难的就是这个指导生产的关键数据。数据找到了,发出指令是机器设备要做的事情了。因此,我们引进的设备是不是先进,不仅仅是自动化程度高,而要看它给的参数是不是适合实际生产需要的关键数据。实际生产需要的数据与当地的气候、气象、土壤、地形地貌、种植品种、种植模式等都关系。简单引进的设备,自带的参数是否先进,还有待调整。

智慧农业、物联网、自动化等,都给农业披上了美丽外衣,但农业生产的核心没有变,那就是在提供最合适的水肥管理,提前预防的植保方案、根据地域特征选择最佳的种植品种等。因此,未来的农业智慧程度越高,对我们农业生产的基础研究要求也越高。未来领导智慧农业发展的不仅仅是那些繁杂的农业数据,以及数据的挖掘,更需要沉下心来做基础研究的农业科学家和驻扎在田间地头的农业操作专家。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